防止一房二賣有什么法律依據
本案是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一房二賣的典型案例,因原房主的一房二賣,致使簽訂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王某期待的物權落空,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案例中劉某與王某之間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自雙方簽字之日起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王某與劉某簽訂購房合同,但王某只享有合同上的請求權,沒有排他性,所以購房人也就無法防止售房人將房屋以更高的價格出賣給其他人,即“一房二賣”。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購房人只能主張售房人違約賠償,而不能獲得所購房屋。王某將房屋出賣給孫某,雙方辦理了不動產物權登記,該房屋所有權已經合法轉移給孫某享有,王某不再對該房屋享有所有權,故劉某與王某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已無繼續履行的可能。但是,因為該合同已經成立生效,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故劉某有權以王某不履行合同為由向其主張違約金。因此法院最終支持王某向劉某要求支付違約金5萬元的賠償。
“一物二賣”是社會經濟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不誠信交易行為,對于這種行為,當事人可以訂立書面合同,約定違約金、定金等作為交易保障,約束對方的行為,并在權益受損時獲得補償。但不能使自己要求獲得物權——房屋的所有權的利益實現。
2007年10月1日實行的《物權法》中設計的預告登記制度,為防止一房二賣提供了有效的法律途徑,房屋在進行了預告登記之后,就具有了物權的排他效力,購房人將來就可以獲得所購買的房屋。
預告登記指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而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關申請預告登記。如在商品房預售中,購房者可以就尚未建成的住房進行預告登記,以制約開發商把已出售的住房再次出售或者進行抵押。《物權法》第20條規定:“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后,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預告登記后,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預告登記制度不僅可以防止開發商“一房二賣”,也可以避免開發商拿已經出售的房屋向銀行抵押貸款。在二手房買賣中,預告登記也具有同樣的效用。
本案中,劉某如果預先辦理預告登記,孫某就無法在預告登記失效前進行物權登記了,而王某處分房屋的行為也無法產生效力。此時如果王某不履行合同,劉某則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王某繼續履行,從而取得房屋所有權。
科普華君網溫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規定的房產問題# 點擊這兒#進行查看!若需幫助可#咨詢科普華君網房產糾紛律師#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