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報有季報,半年報和年報,這些業績報告直接會導致股價漲跌,所以讀懂財報是在股市生存的必備技能之一。下面我詳細介紹下財報中的一些術語,正如做數學題,先把概念梳理清楚,然后應用在題目中是一個道理。

一:扣非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指扣除與企業經營沒有關系后的一切收入與開支后得到的利潤。扣非凈后利潤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盈利狀況,非經常性損益包括例如出售子公司股權,獲得政府相關部門的補貼收入,財務利息收入等,通俗地說扣非凈利潤的非指的是不經常發生的損益。例如今年公司沒有按時繳稅被罰款了,公司今年獲得了政府的補貼,公司持有的股票賺錢或虧損了,這些都屬于非經常性損益。

二:資產負債率:(個人解讀)通俗的解釋就是你欠的債與擁有的資產的比率,比如一個家庭,房貸和車貸消費等是每月5k,這時你的月收入必須到達13889-17857,意即占比在28%-36%之間是合理可控的,不至于有太大壓力。假如總資產100萬,負債不超過50萬,即最高50%的負債率。

官方解讀:資產負債率也稱負債率,是企業的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用于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和整體風險狀況的指標。一般來講,資產負債率越高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差,資產負債率越低則償債能力越強。當然,不同行業資產負債率的高低是不同的,其評價標準也不同。

資產負債率是最常見的財務報表分析指標之一,其資產負債率的重要程度不亞于凈利率,凈利率反映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而資產負債率則反映企業的健康狀況,并通過相關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的健康程度,以及存在問題的關鍵點在哪里。

我們知道,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和邏輯關系是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用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就可以計算出企業負債占資產的比例。如果負債占比較高(或過高),則說明股東投入的資金少,借入資金和外欠資金較大,當企業財務陷入危機,資金出現困境時,后續資金跟不上就可以會出現債務危機,甚至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如果負債占比較低(或過低),則說明企業很少用外部借款或占用客戶的資金從事生產經營,也未必是好事,也同時說明企業沒有合理地使用財務杠桿給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應該說,善用財務杠桿對企業很重要,但也要適當避免風險。

資產負債率高低在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同時,也反映了企業的財務戰略和經營管理能力。對企業資產負債率的判斷,不能單純地看數值的變化,還要看企業所處的行業。比如房地產開發和制造業的資產負債率一般都偏高,房地產開發更多地使用了金融機構的貸款,而制造業前期的固定資產投入很大,且多數情況下也會通過金融機構解決這部分資金的投入問題。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企業在供應鏈中處于優勢地位,在負債結構中無息債務的占比較高。

有的行業則很少使用外債,則資產負債率比較低,這一方面說明企業的現金流比較充足、盈利情況比較好,自身現金流可以滿足市生產經營的需求,且股東投入了較多的資金;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的經營狀況不是很好,不是不缺錢,而是無法獲取更多的外部資金。

應該說,無論是投資者還是金融機構,一般都喜歡資產負債率相對低的企業,這樣的企業融資空間比較大且風險相對沒有那么高。當然也不是絕對的。

總之,資產負債率是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和整體風險狀況的指標。該指標的高低既要結合企業所處的行業,還要看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來判斷,不能一概而論。對于企業來講,如果盈利能力強,則可以考慮更多地使用銀行貸款;而經營風險大的時候,則應考慮股權融資。

資產負債率多少比較合適?

在一般的情況之下,40% ~ 70%的資產負債率屬于正常現象。當然,不同的行業其范圍也是不同的,比如說生產類的,低于70%這是正常的,有關于貿易這一類,80%以內均屬于正常的,至于重資產行業,甚至遠在80%以上。

同時,我們應該時刻去注意市場,對行業的經濟周期做一個深入的了解,如果剛好遇到熊市末期,隨著經濟越來越不景氣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公司有可能需要更多的負債,維持經營,那么此時資產負債率更高,所以想要判斷一家公司資產負債率如何,需要從該公司所處的行業、經濟周期、市場情況等多方面對比。

資產負債率它是指企業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可以用來反映企業總資產中借債籌資的比重、衡量企業負債水平的高低情況。它又被成為是“負債比率”、“舉債經營比率”。無論是資產負債率的是高還是低,它都可能影響到企業IPO的最終失敗。那么,什么樣的資產負債率才是合理的?

我們通過資產負債率就能看出一個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債權人提供多少,它是衡量負債水平及放心啊程度的重要標志。這里筆者要說一點,資產負債率的高低是隨著企業的發展階段,它的數值也是有一定的變化的。當然,不同的角度,負債率的大小也是不一樣的。

當然,如果是從債權人的角度來說,資產負債率是越低越好,只有這樣,企業償債在具有保證,借給企業的資金不會含有太大的風險。同時,由于公司的的所有者一般只承擔有限責任,一旦公司破產清算時,資產變現所得很可能低于其賬面價值。

對于投資者或者股東來說,資產負債率指標是越低,說明企業舉債越容易,反之則越難。所以,資產負債率的高與低,并沒有硬性指標,一般認為,企業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是40-60%。

70%的負債率則是普遍認為的警戒線,除金融業和航空業外,超過這個負債水平的公司,會特別謹慎判斷其財務可能出現的風險,但對于負債率在20%以下的企業,我們又會重點考慮其融資的必要性。可見,70%的警戒上線和20%的警戒下線,對于當前的擬上市公司來說,具有指導價值。

以上是對資產負債率不同版本的解讀。

三:凈現比:一般來講,凈現比不能低于0.5,收現比不能低于0.8,十年區間來看,都應該大于1。如果公司收現比大于1,說明應收賬款都收回來了,但是如果凈現比遠小于1,則說明公司經營現金流出比較大,此時可觀察存貨、在建工程、預付賬款等科目,若這些科目大幅增加則說明虛增的利潤可能放入到這些科目里。

凈現比=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

1、存貨:企業要想降低毛利潤從而降低凈利潤,可以什么都不做,只需要人為的加大生產,即可拉低毛利潤,所以存貨大幅增加是不正常的,想象自己是瓜農,每個月只能賣掉100個西瓜,非要種上200個,爛掉100個,這種事不能干。這不是個恰當的比喻,不過可以幫助理解。

2、在建工程:是一個收納袋,在建工程中的項目投入算作資產,且轉為固定資產前不做折舊,資產負債表會更好看。所以企業在建工程大幅增加或遲遲不轉入固定資產多半都是有美化報表的行為。

3、預付賬款:這個科目不管放在哪里大幅增加都不對勁,說明企業信譽度差或者在產業鏈條中的地位肯定不高。

收現比=經營性現金流入/營業收入

只有當營業額大部分都轉化為為經營性現金流入,才能證明這個企業的銷售和經營性運轉是有效的。

四:一:年報披露時間

每年的1月1日至4月30日,為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間!

而且,必須在1季報公布之前披露。

第二:半年報披露時間

每年的7月1日至8月31日,為半年報披露時間。

第三:季報披露時間

1季報:每年的4月1日至4月30日;

2季報(半年報):7月1日至8月30日;

3季報:10月1日至10月31日;

4季報(年報):1月1日至4月30日。

祝大家好運連連,福滿多多,一起發財。